“国家资历框架”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定义,将公民个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规范的方式获得的知识、技能按层级分类描述并依法确定的一整套标准和措施。资历的内涵比学历的内涵要丰富得多。资历框架是把包括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成人教育与职业培训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教育与培训统筹整合,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的贯通和协调发展,为公民构建一个无障碍的、公平的、可以自由流动的、学习成果可以携带和累积的终身学习体系。同时,通过统一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保障和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实现各种资历相互可比、可衔接、可携带,进而促进资历的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界的相互认可。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国家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国家资历框架是根据知识、技能和能力(素养)的要求,将一国范围内各级各类学习成果(教育文凭、职业资格等)进行系统整理、编制、规范和认可而构建的连续性、结构化的资历体系。有学者将其比喻为衡量个人专业经历的标尺,引导社会成员职业成长的阶梯,沟通教育部门和产业部门的桥梁。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意义深远:一是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资历框架,顾名思义就是将所有资历联系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形成的一个教育体系。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是对社会利益重新调整和配置的一种政府手段,代表着社会绝大部分群体利益,将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相结合起来;同时清楚的给出资历的层级结构和每一层级标准,对教育系统中的各项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

从系统科学分析和方法分析角度来看,资历框架是整合和编排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体系,修补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隔阂,具有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学历框架的功能组织;是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加速人才流动、精准人才配置,建设终身教育体系采取的一种宏观教育政策。其自身包含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功能要素,每个点如何相互联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反应是资历框架的功能目标,也就是资历框架系统目标会对系统结构提出相应的要求。因此,清楚明了的资历框架目标是建立资历框架的前提。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通过建立资历框架,适应社会教育和培训的多样性,便于人们在教育机构和培训部门之间或在劳动力市场之间获得资格,满足知识信息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一直致力于破除制度瓶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其中以“学分银行”为最核心制度,可以对学习成果进行认定、积累、转换,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目前,已有很多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地区已经建立了不同层面的资历框架,既明确各层次教育知识、技能、能力级别和标准,与国际资历框架对接,促进区域学习者和劳动者的流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形态,将成为一项意义深远的长期工作。同时,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宏大目标。